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可謂深遠,他們不會因為蠅頭小利與你計較,反而生怕你吃虧,總是將自己最好的與你一起分享,與你同擔風雨,共享美好。
好的朋友不僅可以在危難的時候拉你一把,而且還會在適當的時候以合適的方式給予勸誡,以防其中一方鑄成大錯,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。
歷史上就有很多為人稱道的友情,其中,最廣為人知的可能就是管鮑之交了。管仲與鮑叔牙從小就交好,但由于管仲家中比較貧困,總是在物質和金錢方面占鮑叔牙的便宜。
鮑叔牙并沒有因為此事與管仲計較,后來,二人效忠不同的君主,管仲效忠之人敗北后,管仲因此鋃鐺入獄,鮑叔牙并未對管仲置之不理,而是向自己效忠之人極力推薦管仲。
管仲被救出后,對鮑叔牙更是感激不盡,與鮑叔牙一起為齊國的興盛立下汗馬功勞。千百年后,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為了勸誡自己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女色而作詞一闋。
但在現代,這闕詞卻是飽受爭議:廣大男性朋友看完后都是一笑置之,女性朋友看完后卻很是氣憤。這又是為何呢?
蘇軾是宋朝偉大的文學家、書法家和美食家。他的詞,渾然大氣,暢然豁達,讀起來抑揚頓挫、朗朗上口,這其實與蘇軾的生平經歷有關。
蘇軾在十九歲時隨父兄進京應試,受到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。一時間蘇軾父子三人名動京師,本可以在京城大展宏圖的蘇軾卻因父母先后病逝只得回家守孝。
幾年后,蘇軾重返官場,正逢王安石變法,因蘇軾提出了王安石變法的弊端,引起王安石震怒,遭到排擠。蘇軾自請出京,在此期間結識了很多知己好友,還與佛法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蘇軾生性曠達,在地方上政績頗佳,但由于上書時帶了個人主義色彩,被有心人利用,遂被貶黃州。幾年后,他東山再起,又受重用,可好景不長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