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從一出生就會遇到生氣、憤怒的情感體驗。當孩子在憤怒時,通常會有正面處理和負面處理不同的表現。
心理學家丹尼爾·戈爾曼曾說:「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。」在這個情緒學校里,父母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來告訴孩子,他們是如何處理情緒的。由此可見,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,已成了父母的必修課。
在孩子生氣憤怒時,父母的情緒也極易受感染,情急之下說出的一些話,不但沒能平息孩子的情緒,反而會火上澆油。
培養情緒能力,愈早開始愈好,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。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,父母可采取以下三個步驟:
❶ 理解、接納孩子的情緒
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,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,接納孩子的情緒。當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,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淀下來。
不過,同理孩子的情緒,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,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。
要讓孩子明白: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,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范。
❷ 協助孩子覺察、表達情緒,并厘清原因
接下來,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,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,協助孩子覺察、認清自己的情緒。
例如:」看你哭得這麼傷心,一定很難過,對不對?」響應孩子的感受,可以讓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覺。之后,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。
例如:」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?」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,厘清情緒背后的原因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