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44年的大明,氣數已盡,但此時的山海關外,多爾袞和他的清軍們卻意氣風發,蠢蠢欲動。
不過,想要輕易攻破山海關,入主中原并不容易,擺在清軍面前的還有一個大麻煩,那便是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。
于是,一場激烈的山海關大戰在所難免......
山海關一戰的結局,我們早已知曉,但是在山海關一戰中,卻還涉及到了一個關鍵人物,那便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。可以說吳三桂在此戰中的態度,對戰爭結局的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。
李自成在得罪吳三桂以后,雙方徹底翻臉,倒戈相向。此時,吳三桂也直接倒向了多爾袞一邊。
于是在多爾袞與吳三桂的聯手合作下,致使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,在山海關一戰遭遇慘敗,那麼李自成究竟打得有多慘呢?
不妨先來看看各方的兵力對比,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這邊,關于他們的兵力數據,各歷史資料記載的數據卻有出入,《清實錄》以及《南明史略》中,都認為李自成兵力有「二十余萬」。
而在《明史李自成傳中》卻記載:「自成怒,親部賊十余萬,執吳襄于軍,東攻山海關.......四月二十二日,自成兵二十萬,陣于關內,自北山亙海」
參考《山海關志》后,「二十萬人」之說雖有夸大之嫌,但兵力應該是在十幾萬到二十萬左右。
再來看吳三桂這邊,作為山海關總兵,吳三桂本就有5千關寧兵,再加上他後來新招募的兩萬七千兵力,所以吳三桂總兵力應該有三萬多。
而清軍這邊,據《南明史略》記載,清軍的八旗兵力大約有七——八萬人,其中包含了滿,蒙,漢人,但以蒙古人居多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