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清近三百年的歷史上,當朝一品朝廷命官被押送到菜市場門口,當街斬首的,極為罕見。特別是這位一品的朝廷命官還是文淵閣大學士,不但為官清正而且才能也是數一數二的。
圖1
更有意思的是,這位大清的一品大員在被皇上下達「斬立決」后,還能神色如常,行刑前還不忘讓兒子整理好包袱,并稱自己不會死。
這位身居高位的朝廷命官便是咸豐年間的柏葰。都說君無戲言,當朝圣上的決斷更是不可能更改。那麼,柏葰柏大人為何會被斬首?而面臨「斬立決」的圣令時,他又為何又會如此自信呢?
柏大人原名松葰,是蒙古正藍旗人,巴魯特氏。ADVERTISEMENT
圖2
當時已經算是清末,大清的氣數將盡,那時候時局動蕩不堪,吏治腐敗不已。朝堂上的那些大官們只顧得貪圖享樂,哪有心思去理會家國大事。
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,長期處于這種腐朽風氣的腐蝕,我們的柏大人依舊能堅守自己。他沒有受到那些沒有上進心,只顧得勾心斗角、結黨營私的同僚們的污染,保持著為官清正,就連《清史稿》稱其「素持正」。
就是因為柏大人是當時朝廷的一股清流,所以吸引了當時執政的道光皇帝。道光皇帝很喜歡柏大人,頗為器重。所以,柏大人創下了一年之間,連升五級的記錄。也是因此,遭到了朝廷中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忌恨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