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網路上流傳數張「患有唐氏綜合癥的獅子」照片與文章,聲稱在野外發現了面貌溫和、行為特殊的獅子,並將其與人類的唐氏綜合癥連結。這個說法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熱議,許多民眾信以為真。但生物學家與獸醫專家對此提出嚴正澄清:「這在科學上是不可能的。」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背後的真相。

迷思破解:動物不會罹患人類的「唐氏綜合癥」
首先,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最重要的觀念:唐氏綜合癥(Down Syndrome)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染色體疾病。

成因不同:唐氏綜合癥的成因是人類的第「21對」染色體多了一條,變成三條(稱為21-三體癥)。而獅子的染色體數量與結構與人類完全不同,牠們共有38對染色體,根本不存在「第21對染色體」數量異常的問題。
物種差異:染色體疾病具有物種特異性。獅子可能會有自己的染色體異常疾病,但那不會是、也不能被稱為「唐氏綜合癥」。
真相探究:那隻「特殊獅子」到底是怎麼回事?

網路上流傳的圖片,通常是指一隻名為「姆努卡」的白色獅子,牠曾生活在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動物保護區。獸醫對其進行過檢查,並未診斷出任何已知的染色體異常。專家們認為,牠特殊的面容和行為更可能來自以下幾種情況:
近親繁殖的後果:許多被圈養的稀有動物(如白虎、白獅),為了維持其特殊的毛色基因,常會進行近親繁殖。這會導致一系列先天性的健康與發育問題,包括面部結構異常、神經系統缺陷、智力與行為反應遲緩等。姆努卡的情況被高度懷疑與此有關。
其他類型的基因突變或發育缺陷:動物在胚胎發育過程中,可能因各種因素(如基因突變、母體感染、營養不良等)導致大腦、顏面骨或肌肉發育不全,從而影響其外觀和行為。
腦部損傷或疾病:獅子可能因難產缺氧、感染、或外傷導致腦部受損,進而出現行動協調性差、反應遲鈍等類似智能障礙的癥狀。
網友怎麼看?

這個話題在網路上引發了正反兩面的討論:
網友「愛動物媽媽」說:「不管是不是唐氏癥,看到牠被獅群接納、照顧,就覺得很感動,動物之間也有愛。」
網友「生物老師」理性指出:「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,我們不該將人類的疾病名稱隨意套用在動物身上,應該用更科學的角度去理解動物的多樣性。」
網友「保育志工」則憂心表示:「與其關注牠像什麼病,不如正視背後『近親繁殖』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巨大傷害,這才是更需要被看見的問題。
」
真正的科普:動物界的染色體異常案例

雖然動物不會得唐氏癥,但牠們確實會有自己的染色體異常疾病。最著名的例子是:
白頰長臂猿:牠們的第22對染色體數目異常會導致類似人類唐氏癥的外觀特徵,這是目前科學上已知與人類21-三體癥最相似的「動物模型」。
家貓與老虎:有記錄顯示某些貓科動物可能出現發育遲緩、心臟問題等與染色體異常相關的癥狀,但它們的病因與人類完全不同。
面對這樣的問題,我們應該學會

尊重科學:理解不同物種之間的生物學差異。
關注真相:探討動物特殊外貌與行為背後真正的成因,特別是「近親繁殖」對物種延續的危害。
保持同理:無論成因為何,對每一個與眾不同的生命都應抱持尊重與關懷的態度。
下次再看到「患有唐氏癥的動物」這類溫馨卻不實的傳言時,我們可以成為傳遞正確知識的那個人,讓大家的愛心建立在更堅實的科學基礎上。